1966年,在河南省密縣(今新密市)老城法海寺舊址北宋塔基地宮中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 其中,三座大小不同的三彩舍利方形塔,均為下面帶有須彌座的七層密檐式佛塔,表面皆施褐、黃、綠等釉色,尤其引人關注。 圖中這座三彩舍利塔就是其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現藏河南博物院。
該舍利塔高98.5厘米,底邊長30.5厘米,為方形密檐式七層寶塔。 塔體以高嶺土為胎製作,分上、下兩節分別燒製組合而成。 通體施黃、綠、褐三色琉璃釉,光彩奪目,故也有人稱之為“三彩琉璃塔”。
整座塔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 其中基座與一、二層塔身為下節,第三至七層及塔剎為上節。 基座為仿磚石結構的須彌座式,須彌座束腰部位分別塑有角柱、間柱、寶塔、伏鹿、寶蓮等裝飾圖案。 第一層塔身較高,四壁開門,門內置四尊坐佛,塔身外壁貼塑麒麟、天王、力士、寶蓮、聯珠等圖案。 天王立於仰蓮座上,力士上部塑雲朵。 第二層塔身簷下前壁處塑置匾牌,上刻“咸平二年四月廿八日記施主仇訓”楷書題記。 自第二層以上至第七層塔身,各層高度逐層降低,塔檐平面依次略有收分,塔體表面貼塑坐佛、蓮花和朵雲等裝飾圖案。 各層塔身的中部,分別間隔交錯地飾有凹弧形、圓形和尖拱形鏤孔,似作假窗的設置。 各層塔檐上分別塑有仿木構建築的筒瓦和板瓦,每層翼角均向上挑起。 塔剎位於塔頂,由覆缽、相輪、華蓋、寶珠依次堆疊組成。
這座三彩舍利塔集建築、雕塑、佛教裝飾多種藝術於一體,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塔身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題記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該塔明確的塑造時間,也保留了施主姓名。 該塔不僅製作講究、造型生動、比例協調、裝飾複雜、刻畫細膩,而且釉色勻稱、過渡自然、繁而不亂、艷而不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