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修心」、「調伏自心」時,很多人會帶有誤解,認為「修持」代表就是放棄俗務、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誤解,則是認為修行是在「壓抑痛苦」,當心中過於痛苦時,就以修行來壓抑等等,這些也都是對於「修行」的誤解。
「壓抑」並是不正確的修行方式。作為修行人,也還是會有生氣、嫉妒等情緒,會有貪心等等煩惱生起的。
但旁人會說:“你都是修行人了,怎麼還會生氣呢?”這種問法,就如同認為「修行人不可以生氣」一樣,讓行者也會因此有「必須壓抑」的感覺,覺得“我不應該生氣,不可以煩惱”,並對於「自己還是有煩惱」的狀態,覺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覺得不可告人,只好裝模作樣,結果外在看起來很平靜,內心卻充滿煩惱。
這種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確的,而且久而久之,是會憋出病來的,哪天暴發出來時,是會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並非硬生生地去壓制住情緒,那樣是沒有用的。
我個人有一個經驗分享。由於我被認證為噶瑪巴,大家都會想說,我是噶瑪巴,覺得我好像是佛、是神,因此應該完全沒有情緒、煩惱,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氣的話,他們大概會嚇壞的,甚至還可能自我解釋說:“喔!噶瑪巴其實不是真的生氣,只是示現給我們看而已,只是裝裝樣子、裝得很生氣而已。”
以我自身為例,我覺得其實大家都一樣,很多人都對於我們修行人有所期待,覺得我們一開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實上,修行沒有這麼簡單,是需要時間的。
以我自己來說,是如何跟煩惱相處、處理煩惱的呢?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時間,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像是個強盜一樣。
而「修行」,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逐漸地,就不再需要壓抑情緒,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歡喜地就能控制住情緒,處理你的煩惱了,這時,你已經和「煩惱」成為朋友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這才是「修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