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優婆塞戒經》節譯佛陀所教導為什麼要慈悲(優婆塞戒經節譯)
優婆塞戒經節譯以下粗體為經文的原文普通的為我的翻譯
“善男子,智者深見一切眾生沉沒生死苦惱大海,為欲拔濟,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未有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我當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
善男子,有真實智慧的人看到一切六道眾生沉沒在這個生死輪迴苦惱的大海中,(看到他們如此的苦)為了要救他們,所以生出大慈悲心出來,又看到眾生沒有十力、四無畏、大悲三念,我要想到用任何辦法去讓眾生去具足、擁有這些好的福德和果報,所以因此生慈悲他們的心。
十力: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 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名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名知非處。 如是種種皆悉遍知,故名知是處非處智力。
[二、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謂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故名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謂如來於諸禪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故名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謂如來於諸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故名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謂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謂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謂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故名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有漏行者,謂六道眾生,由身口意所作業行,而漏落生死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無漏行者,謂一乘修戒定慧道品之行,而不漏落生死也。)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謂如來證知天眼清淨,見諸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善惡業緣,皆悉無礙,故名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謂如來於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故名知宿命無漏智力。 (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謂如來於一切惑餘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故名知永斷習氣智力。
四無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也。
二、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也。
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也。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也。
大悲三念住:
一、眾生信佛,佛不生歡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
二、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常安住於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
三、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又見眾生雖多怨毒,亦作親想,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雖然有時候很惡毒、愚癡,甚至傷害到你、但是他們也曾經在輪迴中做過你的父母,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迷於正路,無有示導,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不修正法、想要安樂卻造惡因,沒有人開導幫助他們,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臥五欲泥而不能出,猶故放逸,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貪著執著在色、聲、香、味、觸、(比如好看的好聽的美女、美食等)五欲之境,好比沉溺污穢,如在淤泥裡,身心不清淨,不能受法修持、煩惱日益增盛,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常為財物、妻子纏縛,不能捨離,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經常執著在錢財、女色上,煩惱不斷,不能捨棄,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以色命故,而生驕慢,是故生悲。”
眾生因為執著在這個“我”、因為執著在我而心生驕傲和我執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為惡知識所誑惑,故生親想,如六師等,是故生悲。”
又見眾生被惡知識(不正確的教導、邪說惡道)所矇騙、象(佛在世時)那六種外道的導師(誤導眾生)、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墮生有界,受諸苦惱,猶故樂著,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墮落三界六道中、雖然身心在不斷受到煩惱和生老病死苦,但是根本察覺不到
還執著短暫的幸福為真實永恆的,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造身口意不善惡業,多受苦果,猶故樂著,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喜歡造不好的身(行為)、口(話語)、意(念頭)、的因,從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殺生得短命、偷盜得貧窮等)、但是卻執著為正確的,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渴求五欲,如渴飲鹹水,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渴求貪著色、聲、香、味、觸、(比如好看的好聽的美女、美食等)五欲之境、猶如口渴時候喝鹹水(因為凡夫沉迷這些必然會造不好的因,從而生出不好的果)、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雖欲求樂,不造樂因;雖不樂苦,喜造苦因;欲受天樂,不具足戒,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雖然想要安樂,但是卻不造安樂的因(殺生慶祝節日生日、做不好的事等);雖然怕受到苦的果報、卻不懂得去避免製造苦的因,反倒喜歡造這些不好的因;想要生到天上享樂,缺不受持戒律,所以要慈悲他們“又見眾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業,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畏懼生、老、死苦,卻偏偏又要造生、老、死、苦的因(不懂得解脫輪迴),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受身心苦而更造業,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在身心受苦的同時又造更不好的惡業(我在方生時候在菜場看到一個靠宰殺甲魚為生的老人眼睛瞎了一個兒女好像也死了一個),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為煩惱火之所燒然,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因為煩惱所困擾、不能產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等定力,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流轉八苦,不知斷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
見到眾生因為輪迴而受到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但他們卻不知道如何斷除這些苦的來源,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飢渴寒熱,不得自在,是故生悲。”
又看到眾生飢渴冷熱、不能自在的生活,所以要慈悲他們
“又見眾生毀犯禁戒,當受地獄、惡鬼、畜生,是故生悲。”
看到眾生因為毀犯戒律、行不善之事
要受到地獄(痛苦)、餓鬼(飢渴)、畜生(愚癡)的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