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噶當派的大德們在修行的時候,主要修的就是無常。有些大德一輩子只修一個法門,就是無常法。若是你真正把無常法修好了,一精通一切精通。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綽大師於發菩提心有四番議論」,講得非常精彩。「第一,顯菩提心之功用」。為什麼要強調發心?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願就說發菩提心,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菩提心,念佛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兩個缺一個都不行。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社會,我過去曾經說過很多次,人務必要守本分。每個行業都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個社會就安定就和諧了。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菁書法學會─黃素梅老師〈副理事長〉富貴畫作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菁書法學會徐淑芳書法作品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訊網 

文章標籤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文物網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禅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謂真參,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尋思、擬議處用功;所謂實悟,必須悟在無所得處。所以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說似一物即不中,豈有死執一法能參禅!然而沩山靈佑禅師又說;‘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捨一滋不成法身,住一法也不成法身。如此說來,參禅也可隨取一法作方便,追慮審問參究,作破參的敲門磚。所謂敲門磚者,到擊破門時,磚亦棄捨,破門而出,剎那之間,能所雙忘,內外脫然,與虛空渾然一體,真正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能如此,則身心世界洞然無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間,永離煩惱,得大自在,諸苦頓斷,佛果可期。這一種實證之境,只在當人一念觀心之極,無念無相,歸無所得,無所得亦不可得,這才成就了真參實悟的功夫。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在輪回裡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最缺乏的:一個是耐心,一個是定力。尤其是我們的嘴巴,毫無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傾訴,當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講給別人聽。定力不夠,耐心不夠的人比比皆是,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檢討自己。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