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收藏網 

 
大凡五福臨門瓷板畫 大凡五福臨門瓷板畫 大凡五福臨門瓷板畫 大凡五福臨門瓷板畫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藝術品收藏,高端藝術品價格不斷攀升。 由於收藏觀念的轉變以及理性投資的原因,現在收藏界已將瓷器的搜索目標從明清官窯轉向民國精品。 而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畫成為了收藏家競購的熱門藏品,成為各大、中型拍賣會的主角之一。 民國瓷板畫目前在藝術市場中仍處於價值被低估的狀態,今後無疑將成為一大熱點及亮點。

綜 觀近幾年的拍賣數據,“珠山八友”瓷板畫作品的成交額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交;2009年拍賣的王大凡 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萬元的高價;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畫《禹王治水圖》以920萬元創個人成交紀錄。 短短幾年中,從幾萬元成交價到2011年的近千萬元,並非偶然現象。 究其原因,是由於“珠山八友”的瓷板畫有著雄厚的投資潛力。 對於存世量屈指可數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真品來說,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間很大。 從市場價位來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畫的價格遠遠低於當年同時期、同名氣的畫家的價格,因此“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還具有廣闊的升值空間。

王大凡(1888年-1961年),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著名繪瓷藝人,景德鎮“珠山八友”之一,早年拜汪曉棠為師,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曉棠的影響較大。 晚年時得海上畫家馬濤《畫中詩》冊,構圖、造型遂受馬濤影響。 與王琦瀟灑、奔放的畫風相比,王大凡則顯得規矩嚴謹,主題與配景相輔相成。 筆下人物秀潤、紋理清新、氣韻渾成。 首創粗細相間、兼工帶寫的“落地粉彩”畫法,繼承和發展了“淺絳”傳統繪瓷技藝,畫面濃淡、陰陽分明,神形活現,生動活潑。 1939年起,王大凡在彩繪人物時,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將彩料平塗於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綠等釉後經低溫彩爐烤燒成品。 由於不用渲染,景德鎮至今稱大凡填彩法為“落地彩”。

此藏品尺幅恢宏可觀,燒製平整,胎釉精良雅潔,人物臉部刻畫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暈染手法獨特,立體感強。 傳世所見王氏人物瓷板通常最多為三、四人,但本品頗為珍貴,多達八人,且形象各不同,表現手法自然需要刻意區分,其難度非比尋常,沒有深厚的功力不敢輕易嘗試。 整幅畫意吉慶祥瑞,寄寓富貴長壽、名利雙收之意,亦蘊含著民間村野的淳樸味,這是王大凡瓷繪人物畫魅力所在之處。 此件藏品為不可多得之佳作,具有極高的收藏、投資以及研究價值!

儘管瓷板畫只有百餘年曆史,但是瓷器在海內外的極高聲譽地位和中國畫的深厚文化底蘊,都讓其深受藏家喜愛,成為廣受市場推崇的收藏品。


“珠山八友”是一個文化現象,這種現像在陶瓷史上是鮮見的,在中國繪畫史上卻是相當普遍的———“畫派”現象。 “珠山八友”的出現是有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身份和創作沒有自主性,也沒有結社的自然條件,他們的身份就像是受僱者。 時序發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和釋放,於是他們就像其他文人一樣具備了形成藝術雅集或藝術社團的條件。 他們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 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雅集圖》中表述的一樣:道義相交信有因,珠山結社誌圖新。 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魚虫獸與人。 畫法唯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 聊得此幅留鴻爪,只當吾儕自寫真。 這種帶有自娛意味的直抒胸臆,讓人看到了無奈,也看到了景德鎮瓷業的危機局面。 景德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隨著清朝國力的衰敗,皇家御窯廠的衰落,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異軍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藝超群的代表人物。

據廣州隆盛市場部分析,此幅王大凡瓷板畫,尺幅之大,保存之完整實屬難得,隨著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是珠山八友瓷板畫市場的火熱程度逐步提高,這幅作品有望在藝術品市場嶄露頭角,獨樹一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聯合新聞社 的頭像
    中華聯合新聞社

    atv168899的部落格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