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漢網-長江日報 

 
晚清時期老百姓圍桌吃飯場景張嵩供圖 晚清時期 ​​老百姓圍桌吃飯場景張嵩供圖

本報訊(記者黃征通訊員盧奕覃斌)100多年前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昨日,由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漢市檔案館聯合主辦的“那個年代的武漢——晚清民國老明信片展”在辛亥革命博物館開展,400多枚明信片再現當年武漢三鎮的真實場景。

市檔案館副研究館員宋曉丹介紹,1869年,明信片在奧地利誕生後不久便風靡全球,並進入中國。 當時,一些在武漢工作、居住、旅遊的外國人拍攝了一些武漢城市風光的照片,並精選最具武漢特色的攝影作品印製在明信片上。

“漢口通濟門開拆”場景罕見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明信片中有黃鶴樓、江漢關、巴公房子,也有早已拆除的老城門。

一張實寄於1904年的漢口通濟門明信片,是此次展覽中已知年代最久的展品,由收藏家皮忠勇提供。 同展覽中另一張通濟門明信片相比,這張只有城門,城牆已經沒有了,城門前還有圍欄和土堆。

資料表明:當年太平軍和捻軍在武漢一帶活動頻繁,地方當局為抵禦義軍修築城堡。 1864年為通出入開闢了8個堡門,1907年前後又拆堡修路。

皮忠勇說:“通濟門在一元路的市檔案館附近,這枚明信片展現的是城門拆除的場景,在全國都罕見。” 照相館“擺拍”圍桌吃飯

展品中還有反映生活場景的,其中一枚明信片上,幾名長辮子男人正圍在桌邊吃飯。

收藏家張嵩介紹,這張明信片是他今年春節從網上拍下的,那次共拍得50張與武漢相關的老明信片。 張崧說,這些明信片都為“華和洋行”印製,有洪山寶塔、長春觀等多處武漢景觀,從拍攝風格和規格看,應為同一攝影師所拍。

張嵩還發現,這枚明信片的原照片應該是在照相館“擺拍”的。 畫面右後側的簾幔一看就是照相館的佈景,兩個拿筷子的男子還有意看著鏡頭。 他分析,當年華和洋行可能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專門從照相館購買了一批照片印成明信片。

“明信片的黃金時期為1900年到1914年,當時在武漢的一些外國人或出過國的中國人,很喜歡反映本地世俗風景的明信片。他們有的把明信片寄給遠方的親友,有的則用於收藏。”張崧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聯合新聞社 的頭像
    中華聯合新聞社

    atv168899的部落格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