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的戈形牙璋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的戈形牙璋

古玉品鑑53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殷商時期,在商王朝統治的中原地區周邊,還有虎踞一方的“方國”。 不少方國遺址或墓地中,也出土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商時期玉器,其中出土玉器數量最多、造型紋飾最別具一格的,首推位於成都平原的古蜀王國。 1986年發掘的廣漢三星堆一號和二號祭祀坑,以及2001年發掘的成都金沙遺址,分別出土玉器600餘件與2000餘件,是古蜀文化玉器最集中的兩次收穫。

與中原地區商代玉器大多出於墓葬的埋藏方式不同,古蜀文化玉器或出於祭祀坑,或集中發現於宗教場所(不排除今後發現隨葬眾多玉器的貴族墓葬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玉器的質料、形制類型乃至制琢工藝等也頗與中原不同,常見幾何造型的禮器(琮、璧、牙璋、邊璋等)、儀仗性“玉兵”(戈)及工具(斧、錛、鑿、斤、刀等),少見裝飾類玉器,基本不見中原地區廣泛流行的剪影式動物形玉雕。

古蜀文化玉器中數量最多且最引人注目的,還屬各類造型奇異的玉璋。 玉璋中,有少量形近狹長平行四邊形的邊璋,形體碩大。 其中一件刻畫了山邊立璋、三人跪祀的場景,以毋庸置疑的圖像,印證了璋的禮器屬性。 為數更多的牙璋,形制有兩闌式、前端呈深V形及戈形三大類。三星堆出土的一件戈形牙璋,頂端鏤雕一立鳥,器身兩面均線刻一璋形圖案。 兩闌的“張嘴龍形”扉牙裝飾,則顯示出受二里頭文化“龍牙璋”影響的痕跡。

玉璋作為禮器,到商代晚期時,幾乎已在中原殷商王朝銷聲匿跡,卻在數千里外的成都平原格外吃香,不僅成為古蜀祭祀天地山川、溝通神祇祖先的重要媒介,而且還發展衍生出較多變體,諸如戈形牙璋與長度5厘米左右的“迷你”型小璋,均是不見於其他地區的古蜀“特產”。

伴隨玉器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黃金、青銅、象牙等精美文物。 其中,誇張怪譎的青銅凸目神人、美輪美奐的鳥魚紋金杖以及太陽神鳥金箔,不僅佐證“蠶叢與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蜀道難》)中所指的蠶叢與魚鳧兩代蜀王並非虛妄無稽,而且它們與玉器一起,共同組成了古蜀王國最隆重最虔誠的祭品組合,以及迥然不同於中原殷商王朝的社會文化禀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聯合新聞社 的頭像
    中華聯合新聞社

    atv168899的部落格

    中華聯合新聞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