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新快報
“文人”的清高、優雅種種生活元素,在明代通常體現在“閒雅”生活方式之中。 榻,就成為在這種理念關懷下必不可少的家具。 坐臥依憑無不便適,“展經史、閱書畫、陳鼎彝、羅餚核、施枕簟,何施不可”,優雅的居境,閒適的身心必然要有個榻,在生活中、在詩詞裡、在畫面上。
“文人”的清高、優雅種種生活元素,在明代通常體現在“閒雅”生活方式之中。 榻,就成為在這種理念關懷下必不可少的家具。 坐臥依憑無不便適,“展經史、閱書畫、陳鼎彝、羅餚核、施枕簟,何施不可”,優雅的居境,閒適的身心必然要有個榻,在生活中、在詩詞裡、在畫面上。
有一些人,由於身體上的缺陷,能力上的平庸,或者社會地位的低劣,甚至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如意,遭到挫折,因此產生害羞、退縮、憂郁的自卑感,離群索居,把自己封閉於自建的象牙塔裡,孤僻頹喪,毫無快樂。事實上,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崇高,並不在容貌的俊丑、名位的高下,而在此人對社會人類的愛心有多少?悲願有多深?況且以貌取人,難免有失之交臂的遺憾,古時丑僧也大有俊道者在,如東晉的道安法師,雖然身軀短小粗黑,其貌不揚,但是影響中國佛教至深至巨。因此因為外在條件的下劣,而自卑沮喪,徒然顯示這個人對自己的信心不夠而已。
這世間有很多大老板,也學佛的,來跟我講,他覺得挺羨慕我的,你現在什麼心都不用操,真的是一天到晚笑容滿面,快快樂樂,他說我們很辛苦。為什麼辛苦?財產太多,財多也累人。當然不是說要每個人都要學我,把財產全部布施掉,銀行帳戶都關了,這也不現實,因為我是走出家的道路。釋迦牟尼佛當年那個僧團,所有的出家人全部財產三衣一缽,生活極其簡單,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們的身體也好,睡在大樹下過一個晚上,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的福報不夠他的,我們要是在樹下睡一宿,恐怕第二天得進醫院了。所以身體也是福報,我們身體不如他們好,他們風吹雨打日頭曬沒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福報。不是說要很多人伺候你,那個不一定是福報。
《顯揚聖教論》告訴我們,人在死亡時有各種各樣的心態:有些屬於善心死,臨終回憶起一生的善行,或由某種因緣引發起自身的善心,在祥和的心態中死去;有些則屬於惡心死,臨終時回憶起一生的惡行,或由某種因緣引發自身的惡念,在嗔恨心中死去;還有些屬於無記心死,臨終時的心念非善非惡。